查看原文
其他

佛山丨跟我走,翘班去当艺术家!


佛山,近代以功夫闻名于世。如果要说比功夫更久远的城市名片?那是石湾陶瓷。


时间要追溯到明朝的中后期。广东的佛山,与江西景德镇、湖北汉口镇和河南朱仙镇,被史学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镇。


古时石湾的古代文化、经济交流中心


四大名镇,因高度发展的民间商业而名动天下。陶瓷、版画、茶叶、剪纸...这些精致的手工艺民间艺术,在当时作为商品,经由四大名镇以全国流传,甚至出口海外。


石湾陶,景德瓷,南国陶都在这里
与景德镇并称为“石湾陶,景德瓷”的石湾,隶属佛山。


功夫是拳脚之间的刚柔并济。陶瓷是弹指之间的力与美的结合。功夫名家们的故里,也曾是盛产陶瓷艺术品的历史古镇。


如果你是个不走寻常路的城市探险家。在叶问的故乡,你可以选择不学功夫,去当个半天的艺术家。


诗人郭沫若曾用这样的诗句来形容石湾陶艺:“巧夺天工凭妙手,石湾该是美陶湾”。佛山石湾有南国陶都之称。




明清至今,佛山的陶艺兴盛发达。


史书记载曾经的辉煌,遗迹印证了一路走来的沧桑,建于明代正德年间(1506-1521)的南风古灶,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,依然薪火相传、窑火不息,保持着每月至少开窑2次的使用频率。




是世界上现存一条还在使用,最古老的柴烧龙窑。窑是依山而建,窑身全长34.4米,内长30.87米,犹如一条巨龙从天而降一般。


但是石湾的居民又称龙窑为"灶",因为窑头烧柴的地方像旧时家里烧柴做饭的灶头一般。加上这条龙窑的灶口正对着南方,灶尾榕树成荫,每到夏天凉风习习,故称"南风灶"。


窑火常旺,但古榕树却能保持长青


石湾陶的全盛时期,共有107座龙窑,现存仅有3座。南风古灶是其中最古老的一座龙窑。


燃烧百年的陶窑,至今仍生生不息


这熊熊燃烧的火焰,燃烧数百年仍未灭。陶艺,仍在这片乐土生根发芽...古灶的另一端的民居,现在是许多陶艺工作室的所在地。



还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,不少著名的陶艺艺术家在这里开办自己的工作室,作为作品陈列。或开陶艺班,教授陶艺知识。


独立陶艺家赵淋的作品


印象中的瓷器,总给人一种易碎脆弱的距离感。


但如果是自己亲手做的作品,最后无论是被做成了一件仅供观赏的艺术品,还是成为我们一日三餐的食具,都被承载了从无到有的真情实感。



这里商业气息甚微,每家小店的老板几乎都在神隐,进入每家小店都仿佛如入无人之境。



但如果你驻守在作品前,认真观赏,老板便会现身,给你娓娓道来作品背后的故事。


手工艺品之珍贵,是因为它代表着一种感情的传递。作品从构思都成型,都倾注了创作者百分百的热情。



选一家合眼缘的陶艺工作室,上半天的陶艺班,当个半天的艺术家。亲身体验一下从零开始创作一件属于你自己的作品,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。



匠人,巧手,巷子里的淘宝


当然,艺术除了创作还可以是鉴赏。做完陶艺,你可以到隔壁的古玩街溜达一圈。



比不过北京的潘家园,这里的古玩街不过百米左右。三行店铺全都经营买卖各式古玩。


明清时期岭南大户人家的五彩琉璃窗、雕花酸枝红木家具、微微泛黄的古字画...这里一地的宝贝,需要火眼金睛去淘宝。



广东的冬天,与夏天相比雨水较少,气候较干燥,这吹起的北风正是翻新旧物的好时候。


各家店铺的老师傅们把需要修缮的旧物放到门口,带上老花眼镜,开着收音机,拿着手上精细的特制工具,不疾不徐地把手中的旧物仔细修补。



昔日大户人家的清酸枝木镶螺钿公座椅,失去老宅的庇护后,早已满布沧桑。走近一看,椅子上的雕花一次又一次地调色,一遍又一遍地上色。务求能尽最大程度与椅子的原色融合。



已被蛀虫蚀掉一大块的古董花瓶底座,在普通人眼中,不过是一块平平无奇的木头。但在老师傅的手中,却是一块历尽千辛万苦才淘回来的古董宝物。



单是给木材去腐这一步骤就要花上3天的时间,老师傅打趣道“其实也没那么难,我年纪大了咯,眼睛不好使才慢的。”



古玩街的神奇,还不仅仅因为这里的卧虎藏龙。还在于这里有无限的可能性。



街头是专卖普洱的茶叶店,巷尾就是一家可以撸猫的咖啡店,古玩店就开在花店旁边。



咖啡、品茶、古玩、花艺...这些看似完全不相干的小店,却默契地常驻在这片远离市区的街区。


要是你烦透了城市的车水马龙,不妨来这,专心做一个远离尘嚣的“半日艺术家。”


作者|elmo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摄影丨elmo





“你的城市里,还有哪些远离尘嚣的小角落?”


写的不错就点个“好看”鼓励一下吧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